感謝佛里曼,但我們沒有理由自滿…

         這篇文章是我在聯合報(2012/03/14)上看到的,作者是楊照 (新新聞副社長兼總主筆)。看完內容,不但呼應Blog的上一篇文章 "告別「日本第一」的傳奇 - 大國墜落    高素質人民 縱容出最無能政客與政府",更對即將上路的十二年國教感到無比的憂心。
        身在教育崗位上的教師都清楚的知道,台灣學生在各方面的綜合能力與素質正在快速的滑落。錯誤粗糙的教改政策與未來不知所以的十二年國教絕對是將台灣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的主因。想想,當大家只會一味的詛咒聯考,唾棄考試引導教學的同時,倉促推動的教育改革徹底毀滅了台灣的活力與國際競爭力。如今為了掩飾十年教改的失敗,竟強硬粗暴的以十二年國教來粉飾太平。無知短視的家長卻天真的以為從此躲過聯考,不用全國基測,孩子就可以多元的發展,人生的未來將是一片光明平坦的康莊大道。孰不知這些武功全廢的孩子一但進入社會謀職,甚至面對全球化的生存競爭,將是脆弱的不堪一擊。
        我常對學生說:貧富的差距與貧窮世襲的時代將正式從十二年國教開始。信與不信,事實會證明一切。     



{報導內容如下}

佛里曼Thomas Friedman)在他極具影響力的「紐約時報」專欄上,公開表示,全世界除了美國之外,他最喜歡台灣。這樣的評價,當然...........................


令台灣人感到高興。不過仔細將佛里曼的文章讀下去,會發現他稱讚台灣最主要的理由,是台灣在沒有天然資源的惡劣情況下,創造了傲人的經濟成就。他拿台灣來對照對比那些有天然資源卻相對經濟不振的國家,進而凸顯人才素質的重要性。

        和阿拉伯產油國家相比,台灣的人才素質是超出許多。然而以佛里曼文中提到的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顯示的成績來看,台灣的表現,在亞洲國家之間,並不出色。
         最近一期的PISA測驗結果,台灣學生「閱讀素養」項目的平均成績,從二○○六年的第十六名滑落到第廿三名,輸給第一名的上海、第二名的韓國、第四名的香港、第五名的新加坡、第八名的日本。「數學素養」項目上,台灣學生的平均成績從二○○六年的第一名滑落到第五名,輸給第一名的上海、第二名的新加坡、第三名的香港和第四名的韓國。在「科學素養」方面,台灣學生平均成績從二○○六年的第四名滑落到第十二名,在亞洲輸給第一名的上海、第三名的香港、第四名的新加坡、第五名的日本和第六名的韓國。

        這是二○○九測驗的結果,PISA每三年測驗一次,今年正在進行的測驗,要到明年才會公布結果,然而以台灣當前教育的方式與趨勢來看,我們有理由相信明年公布的結果會比較好嗎?

         至少我沒有這樣的信心。這幾年,正是台灣教育最缺乏理念,教育政策最是慌亂沒有方向的時刻。「教改」失敗了,無人不知,「教改」之後孩子反而陷入更誇張更荒唐的考試壓力下,然而主政者卻滿腦子只有考試,試圖以不斷變化考試方式來解決考試帶來的問題,怎麼可能成功?中小學教育考試至上,真正的教學不重要;高等教育則是以要求教授寫論文、發表論文為重點,完全不顧教學教育品質。表面上看,教育在這個社會很重要,但實質上,我們卻以教育之名,在行謀殺抹煞教育之實。

         如此扭曲的教育狀況,明顯反映在像PISA這樣的能力評比結果上。我們感謝佛里曼的友誼與好意,但恕我直言,佛里曼的稱讚,犯了一個嚴重的推論錯誤。他看到的,是台灣現在的成就,也就是過去人才素質產生的效應,然而,他拿來證明台灣成就的,卻是台灣當前教育產生的結果。過去的人才素質,創造了台灣耀眼的經濟成就,但那一套訓練培養的機制,今天已經差不多消失了。佛里曼看到今天的台灣成就,誤以為過去的那套人才機制還在台灣發揮作用,可以繼續有效提升台灣的人才素質。

但尷尬啊,佛里曼看重的PISA數據,顯示的不是佛里曼以為的台灣傑出表現,相反地,正是台灣教育的危機,以及將來整體發展上的危機!



(作者 - 楊照  -為新新聞副社長兼總主筆)

5 則留言:

  1. 我不是主張考試,而是現在大部分的學生除了吃喝玩樂,好高騖遠之外,對任何事物都沒有學習的興趣。對周遭環境更是漠不關心,道德感低落,喪失同理心,都是我們這個社會馬上要付出的沉重代價。
    看一看,馬上要面臨基測的這一群國三生(九年級)早已棄械投降,等待免試升學。書本上的知識早在八百年前就還給老師了,這是多麼可怕的災難!試想,如果未來的十二年國教沒有好的配套措施與實施辦法,學生可真的是玩樂12年,這段歲月可是人生學習與建立正確人生觀的黃金時段,錯過就為時晚矣。雖然說終身學習喊的漫天迴響,但是沒有基礎的知識當後盾,學習的熱情是不會持之以恆的。

    回覆刪除
  2. 嚴長壽先生的這篇文章是我在Yahoo奇摩的新聞中看到的。正好呼應"佛里曼"日前在紐約時報的專欄。
    國內外這麼多的專家學者與有識之士對病入膏肓的台灣教育感到悲觀與失望之際,為何我們的政府與教育部長卻麻木不仁?憑什麼從根爛起的教育可以讓台灣撐過未來的十年?


    文章如下:

    人才流失╱腦礦枯竭 哪來黃金十年?

    亞都麗緻飯店董事長嚴長壽提出警訊:台灣在人才和經濟上目前都「吃存糧」。國內人才流失是老問題,存在產業界、學術界、甚至政府機關;問題是,在台灣這個天然資源貧瘠的島上,生存發展靠的就是人才培育,如果不盡早解決「人才土石流」的危機,一旦引發人才斷層,「黃金十年」恐將成為絕響。
    以「世界是平的」一書打響知名度的專欄作家佛里曼日前投書紐約時報,盛讚台灣儘管沒有豐富的天然資源,卻努力汲取兩千三百萬人的天賦、熱情與智能,進而造就了世界上最珍貴且日新又新的資源。
    然而,佛里曼對台灣的誇讚對也不對,對的是台灣培育的人才,的確讓這個蕞爾小島在世界發光發熱;不對的則是台灣的「珍稀資源」日益減少,不僅沒有現在式,更看不到未來式。

    近幾年國際機構的全球競爭力評比,台灣都能維持不錯的排名,而這些成就的幕後英雄,是過去以來培育出了人才發揮的效益。

    但如嚴長壽所言,過去從農業、製造業到科技業賺進三桶金,如今卻看不到賺第四桶金的機會。問題就出在台灣賴以發展的天然資源─「腦礦」已日漸枯竭,缺乏人才,台灣的未來令人擔憂。

    回覆刪除
  3. 國力走下坡的日本,想靠「人才」逆轉勝。第一學府東京大學宣布,將與國際同步,改變九十年來的「春季入學制」;政府也一改以往保守封閉的移民政策,強力延攬海外高級人才。

    回覆刪除
  4. 全球化競爭不可逆,人才保衛戰,更是火線交鋒的最前線。

    日本最高學府東京大學日前宣布,研擬將現行春季入學時程,延後為秋季入學,藉以和國際標準接軌,爭取優秀的外國教授和留學生,也激勵日本學生出國留學。

    半年空窗期 出國長見識

    如此一來,高中畢業生春天畢業,秋天才上大學,中間有長達半年的空檔,東京大學希望學生去做志工、短期留學或企業實習,累積經驗與見識。

    這項計劃一宣布,立刻引起京都大學、慶應、早稻田等十一所名校跟進。

    《產經新聞》的民意調查顯示,近五成民眾認為,日本大學確有必要與國際同步,改成秋季入學。

    首相野田佳彥也對此培育全球化人才的觀點,大表讚賞,還把秋季入學定位為國家戰略課題,要求產官學界全力配合,檢討具體的支援對策。

    產業界隨即表態,將原本集中在春季招募新人的徵才活動,改成秋季乃至全年性的活動。

    景氣寒冬 留學人數創新低

    據英國高等教育評鑑機構THE(Times Higher Education)指出,世界排名前十名的大學,美國包辦七名,日本東大則落後英美,全球排名第三十。拉低整體評價的,正是因為「缺乏國際展望」(international outlook)。

    對照美、中、韓留學人數持續成長,日本人對留學興趣缺缺。

    回覆刪除
  5. 5月初,亞都麗緻旅館系統集團總裁嚴長壽以「金融風暴下年輕人何去何從」為題,於台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主辦的孫運璿管理講座中進行演講。
    一破題,就從政府丟出的搶救大專生失業政策談起,要台下超過500位的大學生想清楚 :

    「真切地了解自己的選擇。」

    政府為了要解決大學生失業問題,不管是要大學生繼續留在學校學習,或是在政府補助下去企業學習,坦白說,我不太贊成,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台灣的大學生留在學校太久了。

    我們用太長的時間學習學術上的課程,卻沒有真實和社會接觸的經驗,沒有用更寬、更廣的角度去看自己的未來。

    抬起頭來,尖銳的觀察大環境

    英國有“Gap Year”的傳統,高中畢業要你用一年的時間,不管做志工、到海外學習、working holiday(打工度假)也好,就是不要待在學校;德國也是,國中有一年學生的暑假作業是:自己去找份工作。先了解外面環境,到高中後,還有交換計劃,可以到鄰近國家當交換學生。有很充裕的管道要你走出自己的圈圈、跳到別人的環境,在選擇大學志願時才會更了解自己的選擇。

    對年輕人來說,讀書不是一直低著頭,而是反過來,在某種情形下要抬起頭,更尖銳的觀察整個環境,當你再回到自己讀書的領域時,可以不浪費時間。

    回覆刪除

您的留言,是進步的動力!
為了能迅速回覆您的留言,請登入Google的帳號!
若您無Google的帳號,煩請您在匿名留言之後,
能註明您的稱謂,以方便回覆與認識您。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