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暮色

淡水無處不美的景致,
是攝影的好題材。

我想,
這也是居住在藍色水灣,得天獨厚的禮物!

1.

4月黃昏的淡水河邊

好久沒有自己一個人漫步淡水河邊!
趁著機車更換機油的空檔,
拿起手機,拍攝好像有點陌生的淡水河邊。

真的,淡水小鎮真的改變不少.........................

1.

2014-03-30 龜山島紀行

維基百科
龜山島,又稱龜山嶼,最早的名字叫煙斗嶼;國際海圖名稱為五獅嶼頭城人常稱為龜島龜嶼。是一座位於台灣外海、瀕臨太平洋的島嶼(位於蘭陽平原東面的太平洋上的一座火山島)。因外型似浮龜而得名。東西寬3.1公里,南北長1.6公里,面積2.841平方公里,海岸線長9公里,直線距離台灣本島的梗枋漁港約9.1公里,距離烏石港約10公里。行政區隸屬於宜蘭縣頭城鎮,原為龜山里,後因遷村而併入大溪里
1977年以前,龜山島向來都有人居住,後來國民政府為軍事需要,將居民強制遷居至頭城大溪,1977年之後,直到現今都沒人定居島上,現在該島由海巡署頭城大隊(岸巡一二大隊)官兵管理。
2000年開始,由於政府提倡觀光,對於解除軍事管制的龜山島,進行了航海登島的生態旅遊體驗,並以抽籤方式管制登島人數。一般遊客團體申請進入龜山島,須於預定登島日前三日至二十天日,以網路方式向交通部觀光局東北角風景區管理處提出申請(申請時間為每日上午八時至晚上十時)。
據文獻記載,龜山島上始有居民永久定居為1853年。龜山島屬於私人產業可追溯到清朝同治年間,當年為福建林家所有,1876年時轉讓給壯圍陳家。龜山島雖是私人產業,卻是個無人島,漁民常到島上休息,逐漸留居,發展成為村落,以捕魚為主業,也種植花生,土地都是向陳家承租的。但漁民因為居住困難與海上交通不便,而陸續搬回台灣本島。
1977年,國民政府將龜山島劃入火砲射擊試驗場的射擊區域,因為軍事需要而強制遷村,龜山島居民全部搬遷至頭城大溪,在此之前興建一批國宅(仁澤社區),以安置龜山島的搬遷戶。也將島上的媽祖廟「拱蘭宮」,徙回大溪,廟在,而媽祖神像已去,而駐島的軍人只好將之改為「觀音廟」,奉祀南海普陀山觀音菩薩,以作為精神寄託,改稱「龜山島普陀巖」。
1988年解除戒嚴後,龜山島觀光案經宜蘭縣政府、頭城鎮公所等單位多年努力,行政院於1999年12月22日重新將龜山島半開放,於2000年8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觀光,納入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區,定位為海上生態公園。為避免自由觀光而破壞島上的生態,登島前需經申請,限制每日登島人數。目前有航線往來頭城鎮烏石港。

登島旅遊

這次的龜山島之旅,要感謝慶芳的促成,才得以成行。
原本因天候不佳,害怕一行人無法登島,想要延期。
但是在船老大的堅持與經驗判斷之下,大家才在不得不去的情況下出發!
還好老天爺賞臉,給了我們一個料想不到的好天氣,
讓我們能一圓這趟難能可貴的龜山島知性之旅。

雖然徒步環湖與拾級爬上401高地的過程是極為疲憊辛苦的,
而結果卻是令人感動萬分的。
沿途的美景與豐富的生態,都讓這次的龜山島之旅
充滿全然的新奇與對大自然的讚嘆!
再次感謝慶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