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戳的秘密》完整版

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正在發生的事實!!

看完後,您對我們身處的環境與飲食安全是否改觀?



禽流感(bird flu) 亦稱家禽流行性感冒(avian influenza)。


一種主要由家禽及其他一些特定鳥類(包括遷徙性水鳥、進口寵物鳥和駝鳥)所引起的呼吸道病毒疾病。首例直接傳染給人類之個案於1997年見諸報導,當時在香港爆發禽流感導致18人受嚴重感染,其中有1/3受染者死亡。人類的禽流感症狀類似不同類型的流行感冒症狀,包括:發燒、喉嚨痛、咳嗽、頭痛和肌肉酸痛,上述症狀會經過幾天潛伏期才陸續發生。嚴重的話,會造成結膜炎或如細菌、病毒性肺炎和急性呼吸道疾病等具生命威脅性之併發症。2003~2005年後期,在柬埔寨、中國、印尼、日本、哈薩克、寮國、馬來西亞、羅馬尼亞、俄羅斯、南韓、泰國、土耳其和越南等地禽鳥中爆發出最致命的不同類型禽流感。在這些國家,因此而死亡或因防止疫情擴散而遭撲殺的禽鳥數以億計。2003~2009年4月,有420起感染禽流感的報告病例,其中近2/3的患者死亡。多數人類感染和死亡病例發生於中國、埃及、印尼、泰國和越南。在尼德蘭也曾傳出有人感染禽流感,只是病症沒那麼嚴重。


禽流感病毒分為兩類,一為溫和型,另一具有高度毒性和傳染性,後者現已被稱為家禽瘟疫。據信引發溫和型禽流感的病毒的突變會導致演變成嚴重的病毒類型。禽流感之致病原為A型正黏病毒(orthomyxovirus, 或稱正黏液病毒)之幾種不同亞型,這種病毒的其他亞型為大部分人類流行性感冒和過去爆發的流感大流行的致病原(參閱1918~1919年流感大流行〔influenza epidemic of 1918-19〕條)。基因分析提出:主要感染非禽類動物(包括人類、豬、鯨和馬等動物)的A型流感病毒至少部分來自禽流感亞型。可依其在病毒粒子之表面所發現的兩種蛋白質──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 以H表示)與神經胺酸(neuraminidase, 以N表示)──的差異來分成各種不同亞型。1997年香港爆發之禽流感病毒是H5N1。1961年在南非的燕鷗群中首次發現該類病毒,幾乎所有經實驗室確認傳染給人類的禽流感和在家禽中爆發的最具毀滅性的禽流感疫情都同此類病毒有關。其他被認為導致鳥類及人類疾病的禽流感亞型病毒為H7N2、H7N3、H7N7和H9N2。

水鳥類如野鴨通常被視為禽流感亞型病毒之具有抵抗力的宿主,其腸內生存的病毒透過糞便可播散在四周環境,傳遞給易感染的家禽。病毒再經由病鳥之唾液、鼻腔分泌物和糞便傳染給健康的鳥類。在一個國家中,禽流感病毒經由空氣、受糞便污染的塵土以及受污染之衣物、飼料和設備等傳播,或經由野生動物身上之病毒傳染,很容易在農田間將病毒傳播開來。經由候鳥的遷徙和國際間活禽貿易而將疾病蔓延至其他國家。凡經常有機會接觸到病鳥的人,如家禽飼養業者與屠宰場工作人員等,都是易受傳染的高危險群。沾染病毒的物體表面和中間宿主(如豬)也可能成為傳染給人類的來源。雖然自1997年起,人與人之間的傳染個案時有所聞,但未見持續不斷的傳染。不過,經由一種稱為「抗原移型」(antigenic shift)的快速演變過程,兩種亞型病毒(如禽流感的H5N1病毒和一種人類流感病毒)可以結合它們部分基因而產生出前所未有的病毒亞型。如果新亞型病毒可導致人類的嚴重疾病,又能輕易地經由人傳播,且僅有少數人對其表面蛋白結合具有免疫力時,新型流行性感冒即將爆發的時刻便來臨了。

早期發現家禽流行性感冒是預防和控制爆發的重要一環。測出病毒的一個方法是透過聚合鏈反應分析血液或組織的樣本內的核酸以確定是否存在禽流感的病毒分子。其他方式包括病毒抗原測試和病毒培養,前者以皮膚細胞或黏膜的樣本測試抗體對病毒抗原的反應,後者根據聚合鏈反應或抗原偵測的結果來加以確認流感的特定亞型,並且需要在實驗室環境下使病毒在細胞內生長。以實驗室晶片技術為基礎的試驗方式正在發展中,晶片技術可在1小時內完成試驗並且可準確地辨別出禽流感的特定亞型。這種技術由一種小型裝置(「晶片」)構成,在其表面上含有一系列縮小比例的實驗室分析方式,僅需微量的樣本(如數皮升的唾液)。這些以晶片為基礎的試驗方法便於攜帶且合乎成本效益,可用於檢測禽類和人類身上不同亞型的流行性感冒。

因為導致動物流感的各種亞型病毒就免疫學上來講有著許多類別,再加上這些病毒具有快速演化成新株的能力,使得製備有效疫苗更加複雜。目前在家禽中最有效的控制流感爆發的方法不外乎將感染病毒的禽隻快速捕殺,以及消毒農場與其設備。這種方法也被用來降低人類受感染的機會。2007年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核准一種保護人類對抗H5N1亞型病毒的疫苗。這是第一個獲得許可用於對抗人類禽流感的疫苗。藥廠和已開發及開發中國家的制定政策者們正朝著建立起儲備疫苗以在將來爆發禽流感疫情時能提供某些保護措施。此外,科學家們正研究可有效對抗另一種H5N1亞型病毒的疫苗,以及一種可以對付H5N1所有亞型病毒的疫苗。研究認為:把用來對抗人類流感病毒的抗病毒藥物拿來對付感染人類的禽流感病毒應是可行的。然而,H5N1病毒至少對金剛胺(amantadine)和金剛乙胺(rimantadine)兩種藥已產生抗藥性。
                                 
                                  資料來源:大英百科全書 >分類檢索> 生命科學>醫學


~~~~~~~~~~~~~~~~~~~~~~~~~~~~~~~~~~~~~~~~~~~~~~~~~~~~~~~~~~

狂牛症(mad cow disease)
                                 
亦稱牛海綿狀腦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


一種牛的致命性神經變性疾病。症狀包括行為改變(如狂躁不安)、逐漸失去協調性和行動功能,到晚期則體重減輕、肌肉收縮、行走異常。大腦組織穿孔,呈海綿狀。通常在病發一年內死亡。該病類似羊的神經變性疾病(稱為痒病)。如今尚無治療辦法。1980年代中期在英國爆發的狂牛症被認為是由於使用了反芻動物的屍體和雜肉製成的補充飼料引起的。結果數十萬頭受到感染的病牛全被宰殺,並禁止使用取自動物的蛋白質補充性飼料。狂牛症和痒病都是由一種叫做「普利子」(prion)的不尋常的蛋白質引起的。1990年代中期,年輕人中開始出現一種不尋常的庫賈氏病(另一種與普利子有關的疾病),病因可能是由於食用了患有狂牛症的牛肉引起的。


                           資料來源:大英簡明百科 >分類檢索> 人體、健康篇>醫學

4 則留言:

  1. 牛有狂牛症,豬有口啼疫與瘦肉精,鴨與鵝有爐渣鴨,雞有禽流感(5H2N),看來只剩下"羊"還沒淪陷.

    回覆刪除
  2.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您的留言,是進步的動力!
為了能迅速回覆您的留言,請登入Google的帳號!
若您無Google的帳號,煩請您在匿名留言之後,
能註明您的稱謂,以方便回覆與認識您。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