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福村的美麗猛獸-孟加拉白虎

星期天(2012/03/25),全家人一起驅車前往六福村主題樂園。
印象所及,六福村應該是我第二次去(第一次是我國小的畢業旅行),所以在高速公路上奔馳的心是雀躍不已的。旅遊的內容將以另外一篇遊記分享。在此,要分享的是美麗的大型猛獸-孟加拉白虎。現場的人很多,圍觀的人潮更多,加上隔著厚玻璃,所以拍攝的條件很差。當晚一回到家,馬上將照片傳進電腦觀看,果然一些照片的品質不佳。所以利用DPP後製(主要是降低亮度,提高對比與銳利度),整體看來還可以接受。
這次與六福村的兩頭孟加拉白虎(約兩歲左右)進行第一次近距離的接觸時,這兩頭無處不美的美麗猛獸處處都展現出王者的霸氣與驕傲,讓我更加的喜歡上這種瀕臨滅絕的美麗大型貓科動物!!

拍攝器材:Canon 5DII + 24~105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孟加拉白虎是孟加拉虎的一種變種。由於基因突變,導致孟加拉虎原本橙黃色底黑色條紋的毛髮轉變成白底黑紋。第一隻野生孟加拉白虎於1951年在印度被發現並捕獲,被取名為「莫罕」。世界上現有的幾百隻白虎全都是它的子孫。

「白色」基因的孟加拉白虎經常被誤解成患上白化症,其實不然。真正患上白化症的老虎身上不會有條紋。而孟加拉白虎有正常的黑色或深褐色的條紋。白虎之所以有白底的毛髮是由於基因突變。突變後的基因是隱性的,即使父母雙方都帶有白色隱性等位基因,也只有萬分之一的機會可以生下白老虎,白老虎因為太顯眼,在野外很難生存。目前已知只有孟加拉虎擁有上述的隱性基因,但目前許多人工飼養的白虎都是孟加拉虎和東北虎的混種。由於基因庫有限,一對白虎交配產下的後代往往有許多健康問題,如斜視症、較弱的抵抗力等。


{維基百科知識快遞}
虎(學名:Panthera tigris),俗稱老虎、大蟲,是哺乳綱中豹屬的四種大型貓科動物中體形最大的一種,現存陸地上最強大的食肉動物。最大的虎種東北虎體重超過350公斤,最小的蘇門答臘虎也有100公斤。虎是亞洲的特有種類,原產地主要是東北亞和東南亞。虎是種高度進化的獵食動物,也是自然界生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它龐大的體型與有力肌肉之外,它們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在白色到橘紅色的毛皮上有黑色垂直的條紋,它們下半部的顏色較淡。

22.

23.

24.

25.


虎對於環境具有高度的適應能力,它們分佈的範圍極廣,從西伯利亞針葉林到開闊的草地到熱帶沼澤都有。它們具有地域性會劃分屬於自己的地域範圍,而且是獨居的。通常需要大面積的棲息地,以滿足相當的獵物數量。伴隨此一事實而來的是,它們對棲息地的偏好與地球上部份人口比較稠密的地區相重疊,而導致它們與人類利益嚴重的衝突。現代虎的九個亞種中,三個已經絕種,其餘的六種都被列為瀕危和部份處於極危。最主要的直接原因來自棲息地的喪失、被區隔和來自人類的狩獵。它們的分布曾經廣達現今伊拉克和伊朗西部的美索不達米亞和高加索地區到大部份的南亞和東亞地區,如今已經大量銳減。殘存的虎或受到正式的官方保護、或遭到狩獵、棲息地喪失、和導致的近親繁殖都是持續存在的威脅。2010年世界自然基金會估計全球現在還存活有3200隻老虎。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上還有大約400隻老虎,而峇里島和爪哇島的老虎已經絕跡。印度和中國的老虎還分別剩下大約1400隻和50隻。


概要在亞洲許多國家的文化中,虎是美麗、勇敢、力量的象徵,人們畏懼虎的兇猛,又希望具有虎的強壯,以征服它來證明力量。虎與人類的關係密切,人類的活動使虎的棲息地縮小、分隔,人虎衝突和對虎的利用造成了對虎的大肆捕殺,目前這個物種已經十分瀕危。


{演化}
虎由古食肉動物進化來。大型食肉類在距今700萬年的新生代第三紀上新世出現並逐漸發展。古食肉類中的貓形類進化出多個分支,其中一種是古貓類,古貓類又分化為恐貓、真劍齒虎類和真貓,經過第四紀冰川期,只有真貓類存活下來,分化為貓族和豹族兩個分支。現在的虎就是從真貓類中的豹族演化而來。 在虎的各個亞種中,華南虎是各亞種的祖先,它們的頭骨結構最接近於原始的虎。

{外形特徵}
虎為大型貓科動物,斑紋獨特,身體被滿淺黃到紅色毛,有黑色至棕色條紋。不同亞種的虎的體形大小有差異,北方虎的體形大,顏色較淺;南方的體形較小,顏色較深。虎的虹膜呈黃色,圓形瞳孔。耳背為黑色,上有明顯的白斑,有科學家認為這有助於幼崽在野外跟隨母親活動。虎的前後肢十分有力。掌墊的大小與虎的年齡有關,在種群調查中,研究人員以此鑒別個體。虎的尾較長,具環形斑紋,尾尖沒有長毛,為灰黑色。

{習性}
虎是一種孤獨的森林食肉動物,一般每隻老虎有自己的領地。除了交配時期,從不和其他虎交往,雌虎獨自生產和餵養幼虎,平均每胎產子2.46頭,雄虎只會為雌虎和其幼虎提供保護免受其他雄虎的威脅,在野外,出生幼子的死亡率為30—40%。當幼虎成年後,雌虎將領地遺留給它,獨自去尋找新領地。每個虎佔領一塊領地後,就會將本地所有大型食肉動物如狼、豹等趕走,所謂「佔山為王」。老虎以鹿、獐、羊等食草動物為食,必須有足夠的獵食領地以維持生命。虎一般採取潛伏襲擊的獵食方式,從獵物後方攻擊,在食物嚴重短缺時,也會攻擊人。印度農民用頭後戴假面具的方式避免遭受老虎攻擊,因為虎以為假面具是人以正面對它,它決不會從正面攻擊獵物。

{分類}
1758年,瑞典自然學家卡爾·林奈將虎定名為「Felis tigris」,模式產地為孟加拉,以後新的虎亞種陸續被發現。1929年雷吉納德·波考克把名稱改為「Panthera tigris tigris」。虎是多形種,1968年Vladimir Mazák認為虎分為8個亞種,其中3個已經絕滅。目前普遍認為虎分為9個亞種,其中3個已經絕滅,主要是由於人類獵捕以及生產活動造成它們的棲息地喪失。

[東北虎]東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長達10英呎,重達650磅,是現今體型最大的貓科動物,分布於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以南、北韓以及中國東北等地。東北虎的條紋顏色較淡,腹部白毛較多,方便牠們在雪地中潛行,埋伏可長達半小時,由於棲息地被破壞及盜獵猖獗,使得東北虎的數量銳減。
近年來,隨著中國保護林業和動植物的措施進一步到位,東北虎賴以生存的野豬等動物數量增加,東北虎的保護工作取得一定的進展。

[華南虎]華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體形較小,生活在中國從山東半島到嶺南的廣大地區。由於中國人口稠密,華南虎和人接觸比較多,中國歷史上描寫的虎人鬥爭的故事都是說的華南虎。最後一隻確認的野生華南虎是在1994年射殺的一隻,之後再沒有確鑿證據證明野生種群的存在。1950年代以後,在中國共產黨的發動下大批羣眾爭先恐後消滅「瘟神」,國內各老虎分佈地均掀起了一場全民打虎運動,結果三千多頭華南虎遭殃。另外,由於虎骨可以入藥,不少老虎也因而喪命。事實上,數十年前,在四川等地都分布著華南虎,但由於過度開墾和狩獵,都消失殆盡,雖然1990年代以來江西、湖南、福建和貴州都有華南虎蹤跡的報導,但缺乏科學的目擊證據,有關專家估計野生種群的數量僅為30-50隻。分布在中國各地動物園中飼養的華南虎,大約有60隻,皆繁衍自50年代捕捉的6隻華南虎,其基因組合的變化不足以維持此亞種,普遍相信此亞種最後會滅絕。 近5年內,曾有一輯紀錄片拍攝有保育人士計劃於非洲進行華南虎野放繁殖計劃,但未能確實

[峇里虎]峇里虎(Panthera tigris balica)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的峇里島,是身上條紋最多最密的一種虎,條紋細密多達100條以上,於1930年代滅絕。據報導,最後一隻峇里虎於1937年被獵殺。

[印度支那虎]印度支那虎(Panthera tigris corbetti)體形較孟加拉虎小,大約有2.30-2.85米長,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島的越南、寮國、柬埔寨和泰國一帶,由於當地多年的戰爭,數量大幅減少。

[馬來亞虎]馬來亞虎(Panthera tigris jacksoni)分布在馬來半島的泰國南部與馬來西亞境內,早前一直被視為印度支那虎的一個分支。2004年,經過基因分析,馬來亞虎被確定為一個不同於印度支那虎的亞種,親緣上與蘇門答臘虎、爪哇虎及峇里虎更接近。

[爪哇虎]爪哇虎(Panthera tigris sondaica)只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上,普遍認為自1980年代起已經滅絕。

[蘇門答臘虎]蘇門答臘虎(Panthera tigris sumatrae)重達450磅,是體型最小的一種老虎。和其他種類的虎比起來,蘇門答臘虎的條紋較為纖細,可使牠們藏身於草叢中。由於近年來盜獵猖獗和違法伐木,使得8成以上的雨林棲息地消失,也使得蘇門答臘虎的數量大量銳減。其中,最引起社會爭議的是金光集團。金光集團是一家造紙公司,卻因為大量破壞熱帶雨林,造成蘇門答臘虎的數量大幅度減少,目前只剩下大約400隻的蘇門答臘虎。很多公益組織目前發起了「保護蘇門答臘虎,抵制金光集團」的活動。

[孟加拉虎]孟加拉虎(Panthera tigris tigris)重達600磅,是印度最頂級的掠食者,被印度人視為神般尊敬。孟加拉虎通常會潛伏接近獵物近達10英呎,牠們長腿強健的肌肉在奔跑時就像彈簧,在牠們奔跑時是主要的推動力,順暢的圓形脊椎就像彈性超強的彈簧,脊柱上靈活的肩骨可自如活動,拉長前肢跨步的距離,使牠們跨一步可遠達20英呎,孟加拉虎的食量大的能一次吃下90磅的肉。印度的樵夫會在頭的後方戴上面具,讓潛伏的老虎以為牠們的偽裝被識破了,但現在他們反而擔心老虎識破了他們的伎倆。孟加拉虎有時會產生因色素突變的白種(如孟加拉白虎),但並非色素淡化的白化,有的則是黑色品種,黑色的孟加拉虎在晚上打獵很隱密,但白色種反而太過明顯而無法獵食,由於棲息地被破壞加上盜獵,使孟加拉虎的數量日益減少。

[裏海虎(新疆虎)]裏海虎(Panthera tigris virgata)生活在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和中亞地區一帶,適應荒漠地帶生活,其獵食領地範圍更大。據報導,最後一隻裏海虎在1986年被發現,此後再沒有出現過,相信已於1970年代末滅絕。哈薩克人叫他們jolbars,旅行的豹子,因會隨獵物移動。
有人認為,新疆虎(Panthera tigris lecoqui)也是裏海虎的一種,但由於缺乏實據和早已絕跡,因而無從考證。

{研究與保護}
虎在生態系統中位於食物鏈的頂端,是保育種的旗艦物種。老虎面臨的威脅主要來自於人類活動帶來的是棲息地的縮小、分割和偷獵。在有老虎分布的國家,獵殺老虎獲取皮毛、虎骨、器官已經有悠久的傳統,獵殺這種大型貓科動物成為力量和勇氣的象徵。
進入19世紀後,虎在亞洲的分布範圍和數量顯著減少。20世紀初全世界的野生虎約有10萬隻,而目前僅有數千隻。有3個亞種先後在1980年代前滅絕,另外5個亞種的分布去已經極度縮小,分布區分離十分嚴重,種群數量下降,處於瀕危狀態。
從1960年代起,一系列對虎和其他亞洲野生動物的研究,以及相關通俗讀物的出版,使虎的危機狀況開始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關注,對於老虎的保護得以加強。1960年以前,對於虎的狀況多是從傳聞和獵人以及業餘博物學家出獲知,1963年至1965年間,喬治·夏勒對野生孟加拉虎進行了第一次生態學研究。1969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出了全世界為保護虎而努力的號召,1972年,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老虎項目」開始實施,這是一項針對印度次大陸、東南亞及印度尼西亞老虎的長期保護計劃。1970年代以後許多有老虎分布的國家都制定了更為嚴格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建立更多的保護區並且機制獵殺老虎。1980年代末,在少數保護區(主要在印度、尼泊爾和遠東地區)通過有效管理,老虎的數量及其生存狀況有了一些恢復。在多數保護區,由於人類活動於老虎領地造成衝突,對保護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如何解決保護區與當地居民的衝突,成為保護區管理這面臨的最大挑戰。對於虎骨貿易,韓國有著最完整的紀錄。1975年至1992年間,韓國輸入了超過6噸的虎骨,相當於500—1000隻老虎的骨頭。從1985年開始,台灣最先禁止虎骨進口。中國大陸(1993年)、韓國(1994年)相繼宣布禁止虎骨貿易及虎骨和其他器官的利用。儘管如此,傳統上對老虎的利用並沒有絕跡,非法的貿易仍在持續。
目前,大部分老虎種群數目不到100隻;加上棲息地的孤島化、長期的近親繁殖、性別比例失衡等因素,導致種群遺傳多樣性的喪失和遺傳質量的下降,使得對於虎種的威脅日趨嚴重。

2 則留言:

  1. 我只拍到2隻睡虎---氣

    志偉 03.31.

    回覆刪除
  2. 睡虎更好拍攝(因為不會亂動)!你賺到了!!

    回覆刪除

您的留言,是進步的動力!
為了能迅速回覆您的留言,請登入Google的帳號!
若您無Google的帳號,煩請您在匿名留言之後,
能註明您的稱謂,以方便回覆與認識您。感恩!!